财富管理行业观察: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时间 2023-12-02 18:29普益标准
摘要
财富管理的含义。
广义的财富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或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的一系列综合性财务服务。2021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从业规范财富管理》,将财富管理定义为: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财富的创造、保有和传承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金融与非金融的规划与服务,构建个人、家庭、家族与企业的系统性安排,实现财富创造、保护、传承、再创造的良性循环。产品层面可划分为投资类和保险类:投资类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私募股权等多种投资标的;保险产品则包括人寿保险、医疗保险、意外险、财产保险等多种保险产品。同时,财富管理也涵盖税务筹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等其他服务。
中美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全球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涵盖传统模式、独立理财师模式、数字化模式、综合金融模式和资产管理模式。中国境内主要的参与机构涵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富管理机构(诺亚财富)、互联网券商和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蚂蚁金服、东方财富)和专业财富管理师(私人银行);美国主要参与机构涵盖全能银行、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公司、智能投顾平台。
根据招商银行《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截至2022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278万亿人民币,2020到2022年复合增速为7%。其中,2021年仍保持在11%的两位数增长。同时,截至2022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万,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约54万,年均复合增速由2018至2020年的15%降至2020至2022年的10%。从财富规模来看,202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101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2020至2022年均复合增速为9%。
中美财富管理业务阶段性对比和未来发展方向。

现阶段美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较为成熟,对未来我国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主要差异表现在1)投顾业务的商业模式差异(卖方投顾与买方投顾)、2)中长期属性存量资金和准入制度差异、3)中国公募基金费率制度改革和美国现行费率制度、4)公募投资被动化趋势。同时,随着中国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制度的持续推进,公募基金费率中枢下移是未来行业的长期趋势,金融机构可在以下方面加速布局:1)加速卖方投顾向买方投顾转化、2)智能投顾模式布局和加速科技转型、3)投资被动化和低费率转型。

来源丨Allin君行作者丨陈奥林原标题丨【浙商金工】 财富管理行业观察: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全国家庭财富稳步累积,对家庭财富的管理需求显著增长,推动着财富管理行业持续高速发展。同时,随着居民资产配置在需求端的扩容和资产端的结构调整,也给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推动了新时代财富管理的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也肩负着服务共同富裕的使命。需求端层面,国家鼓励人民拓展多渠道收入增长,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互促互利。另一方面,房住不炒、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居民投资理财意识增强、新时代中国居民在负债端的谨慎,以及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推动着城镇居民家庭的资产结构逐渐由房地产向金融产品调整。资产端层面,伴随我国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市场将全面加速以培育出更多优质的资产。同时,随着居民财富水平的提升以及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提升,推动着我国财富管理行业进一步发展。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波动剧烈,但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脚步并未停止,以银行存款、基金、理财、保险为主的资管产品管理规模屡创新高。
同时,随着科技和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化正变成未来财富管理行业持续发展和迭代的助推动力和必经之路。财富管理业务正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持续赋能;在投资、研究、产品、管理、销售、运营、和服务层面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和人性化。传统经纪业务受市场行情的影响,业绩周期性较强,推动券商纷纷向财富管理转型,以寻求更为稳定的盈利模式。近年来,依靠数字化改革,面向高净值客户的传统财富管理业务实现了大批量获客、需求精准送达、定制化服务等一系列功能,降低了服务成本,拓展了客群边界,得以下沉至中等甚至长尾财富规模客户,推动着财富管理业务进一步进入普惠时代。
02 财富管理业务简介
2.1. 定义
广义上的财富管理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通常而言,业务层面是指金融机构或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的一系列综合性财务服务,涵盖了个人和家庭的财务规划、投资组合管理、税务筹划、保险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等方面,旨在帮助客户实现财务目标、最大化财富增值、实现财富创造。2021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从业规范财富管理》,将财富管理定义为: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财富的创造、保有和传承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金融与非金融的规划与服务,构建个人、家庭、家族与企业的系统性安排,实现财富创造、保护、传承、再创造的良性循环。
2.1 财富管理的含义和产业链
如图1所示,一个完整的财富管理链条涉及财富管理业、银行业、资产管理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等不同类型的机构,前两者通常被统称为“大财富”或“大资管”。因此,全方位的财富管理包括产品管理、保险规划、资产配置、退休规划、法律风险规划、税务筹划、不动产投资规划、收藏品规划以及家族财富传承等内容。
产品层面:可划分为投资类产品和保险类产品。投资类产品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私募股权等多种投资工具;保险产品则涵盖人寿保险、医疗保险、意外险、财产保险等多种保险产品的选择和管理。
定制化服务层面:财富管理业务还包括税务筹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财富管理机构会帮助客户合理规划税务,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措施,降低客户的税负,提高财务效益。这包括了利用税法规定的各种减免、优惠政策,合理安排资产转移和遗产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风险。
退休规划层面:财富管理机构也会帮助客户规划退休金的积累和支出,帮助客户在退休后能够维持良好的生活水平。同时,财富管理机构还会帮助客户规划遗产的分配和传承,帮助财富能够顺利传给下一代。

总体而言,财富管理业务是为以客户为核心,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的一系列综合性财务服务,旨在帮助客户实现财务目标、最大化财富增值、实现财富创造的业务。业务层面涵盖了财务规划、投资组合管理、税务筹划、保险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等多个方面,核心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财务解决方案。行业竞争层面,财富管理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优劣势,在竞争与合作中共生共荣。由于各类金融机构在资金端、投资研究能力、客户资源、销售渠道、产品发行、人才团队、业务协同等方面各有差异,因此在财富管理业务上的发展上也各有优劣势。同时,各类财富管理机构组成了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生态链,不同机构之间虽然在重叠的领域中竞争,但在互补的领域也存在着合作。因此,这种各类金融机构竞争和合作共存的关系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于财富管理行业。
03 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格局
3.1 全球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历程
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上世纪80 年代 90 年代):财富管理行业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的瑞士和美国。在这个阶段,财富管理主要是指为高净值个人提供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的服务。这些服务通常由私人银行提供,包括资产管理、财务规划、税务筹划等。
增长阶段(2000 年代):在21 世纪初,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化的推进,财富管理行业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个人涌入市场,对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创新阶段(2010 年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财富管理行业也开始引入新的科技和创新。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使得财富管理服务更加便捷和普惠化。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多元化阶段(2020 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富管理行业正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财富管理机构开始加大多元化投资和服务的力度,包括私募股权、房地产、风险投资等领域的投资,以及家族办公室、信托等服务的提供。
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初期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服务,到增长阶段的市场扩张,再到创新阶段的科技应用和创新,最终进入多元化阶段的投资和服务拓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财富管理行业将继续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3.2  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的业务模式
如表1 所示,全球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传统模式:传统财富管理业务主要以私人银行为代表,通过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服务来实现盈利。私人银行通常会提供投资组合管理、财务规划、遗产规划等服务,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和交易佣金。
独立理财师模式:独立理财师是指独立从业的财务规划师或投资顾问,他们通过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财务规划和投资建议来获取收入。独立理财师通常会收取一定的咨询费用或提成。
数字化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逐渐崛起。这些平台通过应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用户提供在线投资、自动化投资组合管理、智能投顾等服务。收益主要来自管理费用和交易佣金。
综合金融机构模式:一些综合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和保险公司,也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此类机构通过整合自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并通过销售金融产品来获取收入。
资管模式:一些财富管理机构也通过设立公募基金来提供财富管理服务。他们通过管理公募基金的投资组合,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并通过基金管理费来获取收入。
同时,以上各类业务模式并非相互独立的,很多财富管理机构会采用多种业务模式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04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呈现以下特征: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积累的增加,财富管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招商银行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2 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 万,该类人群的财富总额已达百万亿级别规模。
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满足高净值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财富管理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除了传统的财富管理产品,如基金、保险和证券等,还涌现出了更多个性化的产品,如海外投资、家族信托和艺术品投资等。
技术驱动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财富管理行业也在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财富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监管政策的完善: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我国的财富管理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完善。监管机构对财富管理机构的准入条件、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开始进行跨境投资和资产配置。同时,一些国际财富管理机构也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客户提供全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与此同时,各类金融机构紧跟时代机遇,大力发力财富管理业务。据德勤研究显示,商业银行层面,建设银行于2021 年成功完成大财富管理破局,依托数字化手段打造建行特色的大财富管理体系,创新推出大财富管理平台,为财富客户及长尾客户提供常态化、精细化服务。招商银行作为国内较早发力财富管理业务的银行,积极探索3.0 经营模式转型,全力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宁波银行围绕大类资产配置,积极引入优秀的代销产品,形成全品类的产品线,同时上线财富平台,满足客户综合化的财富管理需求。证券公司层面,中金公司推进财富管理战略导向的组织架构,建立私人财富客群、富裕客群和综合客群事业部,丰富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资源。广发证券发挥投研和金融产品体系的优势,助推财富管理快速发展。资管行业层面,汇添富基金率先开展投顾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海外机构层面,汇丰银行于2022 年4 月正式推出环球私人银行业务,并于2023 年10月9日宣布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收购其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覆盖花旗中国在全国11 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的投资理财资产及个人存款,约为36 亿美元(截至2023 年8 月);同时建立团队为粤港澳大湾区高净值及超高净值人群提供综合化、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正在涌现大量参与者,各金融机构开始将财富管理转型升级作为其业务发展的战略要点。综上所述,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但经济中长期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将继续吸引各类资金投资国内市场,仍是全球最具潜力财富管理市场。伴随着行业成长期市场规模增长的加速、日益激烈的竞争合作与发展、新时代下多样化客户需求的延申及监管环境规范化的加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将迎来高质、高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时代。
4.1 行业架构
我国目前的财富管理行业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财富管理机构:包括独立财富管理公司、财富管理子公司等,它们专门从事财富管理业务,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如资产配置、投资咨询、税务规划等。
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基金销售机构等,它们通过线上平台提供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方便客户进行投资和理财。
专业财富管理师:独立财富管理师、私人银行家等专业人士,他们通过个人从业资格和经验提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建议和服务。
如图2 所示,我们可以从财富管理市场参与者的销售模式(直销、代销)和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划分为四个维度。不同的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根据资源配置和战略定位,在不同的维度错位竞争。

4.2 客户群体和产品供给
如图3 所示,根据招商银行最新发布的《2 023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278 万亿人民币,2020 至2022 年复合增速为7% 。其中2021年增速仍保持11% 的两位数增长。2022 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增速显著放缓至3% 。由于消费及投资信心减弱,居民超额储蓄推动2020 2022 年现金及存款年复合增速达11%;资本市场波动导致个人资产规模缩水;投资性不动产政策持续收紧,居民购房信心进一步削弱,年复合增速降至3% 。

根据招商银行《2 023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的报告显示,未来两年宏观经济将会温和复苏,推动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稳健发展,个人可投总资产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8% 至9%9%,可投总资产有望于2024 年突破300 万亿规模。随着居民投资信心回升,资本市场产品和保险将分别实现12% 和10% 的复合增速,推动总资产增长。而现金和存款预计在未来两年增速放缓,投资性不动产维持约3% 的低位增长,境外投资增速较往年亦将有所放缓。
如图4 和图5 所示,过去两年内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增速有所下滑。2022 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 万,与2020 年相比增加了约54 万,年均复合增速由2018 至2020 年的15% 降至2020 至2022 年的10% 。从财富规模看,2022 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101 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2020 2022 年均复合增速为9% 。

产品供给层面,如图6 所示,现阶段我国供给侧的金融产品主要分为以下类别:固收理财、公募基金、私募证券、私募股权、海外产品和结构化产品为主。

4.3 中国主流财富管理机构介绍
4.3.1 传统商业银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将财富管理作为重要战略发展方向,从经营理念、客群拓展、协同发展和服务创新等领域进行深度探索。对比行业内其他金融机构,银行具有网点优势、账户优势和综合金融优势。对于大众客户,银行擅长风险较低且收益率稳健的债券类投资,能够较好地满足中低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对于高净值客户,银行可提供一站式的各类高端金融产品和私人银行服务。银行理财和业务矩阵可参考图7 和图8 。

受市场和监管环境影响,银行代销产品结构也出现调整,信托代销收紧,基金、保险等产品有所增长,他行理财的代销比例也在提升,成为促进银行收入增长的重要抓手。如表2所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全国性商业银行公募基金代销保有规模稳居第一,权益及混合类占比达47.04%,非货币类公募基金占比达42.52%。此外,银行理财在总体平稳增长的基础上,资管新规确立的主动化、净值化的监管导向下,业务模式逐步回归本源,整改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如图9所示,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 225 家银行机构和 30 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3.71 万只,较年初增长6.88%;存续规模达到25.34 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2万只,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

分机构类型来看,如表3所示,截至2023年6月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存续产品只数1.62万只,存续规模20.67万亿元,较年初下降7.09%,同比增加7.99%,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1.55%。

如表4所示,绝大部分银行如期完成理财存量整改计划,发展呈健康良好态势,其中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存量产品整改清理将作为未来持续关注的重点。

如图10所示,从理财产品类型结构而言,截至2023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31万亿元,占比为95.94%,较去年同期增加0.85%

4.3.2 公募基金
近年来,公募基金已发展成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重要参与主体。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8月,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共有157家,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人民币28.71万亿元,管理产品数量达11111只。截至2023年9月15日,根据天天基金网统计显示,头部公募基金中已有五家公募管理规模超万亿元。如表5所示,截至2023年9月1日,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公募基金行业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持续强化。基金公司中非货币型基金管理规模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合计月均管理规模为9.04万亿,在全市场非货币基金管理总规模16.54万亿中占比54.66%。

4.3.3 证券公司
2023上半年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如表6所示,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整体下滑。造成今年上半年券商经纪业务承压的因素:一是上半年市场回暖进程较缓导致交投活跃度下滑;二是公募基金发行遇冷,导致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有所下滑。未来随着基金降费改革落地,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有望加速转型。同时,随着近期政策利好不断落地,资本市场新一轮政策支持发力周期加速,围绕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利好信息不断,市场整体将持续改善风险偏好,A股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4.3.4 互联网券商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
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指具备这三种要素的企业:高互联网流量、资管牌照、其他代销牌照。典型如蚂蚁金服、东方财富,两者通过大流量垂直入口切入,为客户提供旗下标准化理财产品加其他机构理财产品。该类机构业务模式可参考图11。

2023年,如表7所示,蚂蚁基金、东方财富的基金代销平台的收入已经超过银行业中等水平,代表互联网财富管理机构已初步具备了挑战银行渠道的实力,并且距离代销巨头招商银行的差距不断缩小(市场排名以股票和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为准)。

图12所示,诺亚、恒天等线下为主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基本服务于超高净值客户,发展模式更接近于银行的私人银行部,分支网点及产品数量较少、产品本身具备“非标准化”特点,投资标的多为非公开交易市场的股权债权。单产品的管理规模较高,单客价值更高,但相对风险更高。
05 美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总体而言,美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水平领先,且具有明显参考意义。美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创新期和成熟期。
萌芽期(上世纪初至40年代):该阶段的财富管理业务主要由私人银行家和投资顾问提供,服务对象主要是富有的个人和家族。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证券交易的普及促进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此时,投资顾问和私人银行家开始向更广泛的客户群提供服务,包括中产阶级和小型企业。在这一时期,财富管理主要由个人家族办理。富裕家族通常会雇佣私人财务顾问来管理他们的财富,包括投资、税务规划和遗产规划等。
发展期(上世纪50至70年代):在这一时期,随着美国家庭及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证券交易的普及,财富管理业务开始向更广泛的客户群提供服务,包括中产阶级和小型企业。财富管理业务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型。传统的私人银行家和投资顾问模式逐渐被大型金融机构所取代。这些机构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包括财富规划、税务筹划、保险和信托等。同时,随着《证券法》、《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等监管框架确立,一些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包括投资组合管理、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等,同时随着封闭式基金及公募基金的发展,该阶段的投资标的主要以股票为主。
创新期(20世纪80至90年代):在这一时期,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兴起,财富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由于存贷款利率差倒挂催生理财需求和金融行业混业政策,该阶段的特征表现在资管业务规模迅速扩大,货币基金规模大幅提升;许多金融机构开始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和衍生品等。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