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精细化运营 金科巨头“动刀”贷款业务
继蚂蚁集团整顿“借用”产品,开始品牌隔离后,其他互联网巨头也开始了自己的产品。这两天,北京商报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多家互联网平台正在调整贷款业务,其中部分平台低调更改了贷款产品名称,部分平台在贷款首页新披露了相应的贷款来源。在监管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场针对用户贷款的精细化运营大战正在巨头间展开。
多个平台调整贷款产品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平台更名后的信用贷款下调了相应的贷款利率。从产品详情来看,贷款额度在500元-20万元区间,年化利率7.2%。分期付款期限可以是3期、6期和12期。合作机构有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百信银行、华瑞银行、新网银行等银行机构,也有商诚小金、即刻小金、中原小金、金商小金等消费金融公司。针对更名降息一事,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向该平台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田今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平台参考了借呗等产品的整改情况,将自有资金产品与银行联合资金的产品分开。这种做法符合监管趋势,可能是主动调整,也可能受到了更明确的监管压力。
对于贷款利率下调,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平台方贷款利率下调可以理解为更名后获取新客户的一种举措;另一方面,相对于头部机制,平台受到用户流量的制约,所以通过低价强化用户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平台更名贷款产品,不少平台还在贷款业务端披露了贷款来源。4月19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登录多个互联网平台,发现其相关贷款产品的页面已经进行了调整,新披露了相应的贷款机构,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及其旗下的小贷公司。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认为,很多互联网平台的动作主要是出于合规考虑,通过产品更名来“渗透”信贷服务的底层。一是帮助金融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服务背后的实际提供者,无论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还是其他机构,可以帮助金融消费者在申请相关服务时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判断;第二,隔离措施有利于提高金融营销宣传的合规性,也可以帮助平台方、出资方等不同参与者明确各自的权责。对于用户来说,整改后可以更加了解产品,可以提高用户判断和选择产品的效率。
“披露相应的贷款机构也是出于合规的考虑。未来网络消费贷款要进行品牌隔离,区分自营、联贷、助贷业务。因此,披露贷款机构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信贷产品的性质,使信息更容易渗透,使债权债务关系更加清晰。”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鹤林也表示。
预计会有更多的机构行动。
目前各流量平台都在一定程度上布局金融业务,但其中涉及的数据、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企业信息等问题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2021年,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部分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提出了多项整改要求。
其中包括坚持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断开支付工具与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严格控制非银行支付账户向公共领域扩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通过持牌征信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加强股东资格、股权结构、资本、风险隔离、关联交易等关键环节的规范管理;落实银行保险机构投资“两参一控”要求,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存贷款和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企业发行和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其境外上市;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关于最新的整改进展和后续措施,这两天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采访了十余家互联网平台,大部分公司对此讳莫如深,告诉记者不便回应。也有平台人员表示,目前合规部在负责对接,一切按照监管要求正常进行。
近两年,头部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业务一直在进行集中整治。除了蚂蚁集团按照监管机构的意见逐一执行,其他机构之前的动作都比较小,更多的是在遵守监管对蚂蚁产品整改的要求,更有甚者,直接采取“抄作业”的方式进行调整。金对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表示,根据3月份财委会会议要求,行业整改时间不宜过长,市场主体预期要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金科巨人的整改可能会加快,所以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机构做出调整。
行业推荐金融业务纳入监管。
今日北京商报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认为,从多家平台的整改升级动作来看,预计其他巨头会陆续跟进。然而,在贷款援助和信贷支付方面仍有许多困难需要澄清。
“主要有三个困难。一是实际利率披露是否到位,不能仅以‘最低’误导金融消费者;二是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全流程机制中,如何明确导流平台与实际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权责,如何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接入渠道;三是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是否遵循监管要求,个人信息相关内容是否得到保护。苏对《今日京商报》记者说。
针对后续业务趋势,金田建议,除了头部机构,还应关注更多中尾部机构。比如市场上有以分期付款、应收账款转让为名的借贷业务。这些金融或准金融业务也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监管,以稳定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潘麟说,“主要是要进一步开放***主导的金融产品投诉渠道,向消费者开放。金融本身就是服务行业,消费者体验永远是第一位的。很多消费者体验差,这其实也是金融行业潜在风险存在的地方。让客户打通投诉渠道,倾听消费者的不满和需求,有助于更早发现消费金融领域的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刘思宏
相关文章
- 信托收据贷款业务流程
- 招商银行哪种贷款好 这些贷款业务都不错
- 房贷属于什么类型贷款业务
- 上海:二手车经纪公司推金融贷款业务
- 三年投放破百亿!中信银行长沙分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 黑天鹅突发!4700亿巨头隆基股份工厂起火!股价大跌超4%
- 工业机器人四大巨头的优劣势对比
- 什么是小微企业主贷款业务
- 上海农商银行首笔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业务落地
- 公司的贷款业务
- 股市熔断暂停-24年来首次暂停股市交易!竞品出错,巨头市值蒸发超7000亿
- 支付宝钱包芝麻分919,借呗额度20万的巨头,你见过吗?
- 互联网巨头反垄断来了
- 万亿巨头,跌没了
- 金科巨头整改新进展!多家平台动刀贷款业务,还有哪些难题要破
- 定了!外资资管巨头迎来“豪门”女将!
- 官宣!这家外资资管巨头迎来“新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