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隐患【二】

时间 2023-05-18 10:24金融资讯

(一)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信用风险上升

一方面,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型产品,其中又以信用债为主,信用债的偿还能力主要与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有关,相对利率债而言,信用债存在更大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理财产品还通过非标资产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高风险领域,由于我国对房地产的管控趋严,地方***融资平台以及“两高一剩”等领域的投资期限较长且资金回报率较低,因此非标资产也面临着信用风险过高的问题。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经济效益不高,货币政策由“稳健偏宽松”转向为“稳健中性”等的情况下,债券违约事件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风险上升。

(二)理财产品“脱实向虚”问题加剧

随着理财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理财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比例却在下降,由2015年底的67.09%下降至2016年6月末的60.74%,很有可能在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成“钱生钱”、“内部循环”的虚拟游戏。

如部分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债券市场时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会采取“加杠杆”的方式,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利,无形中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而且由于资金链过长以及“加杠杆”行为的存在将进一步放大金融风险。

(三)理财产品的风险评判缺乏统一的标准

虽然银监会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规定,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结果应当以风险等级体现,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个等级,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

但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均是由各家银行内部评定,且尚未对外公开风险等级的评定方法,业内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由于每家银行对风险的评判标准不同,从而造成了同一类型的理财产品在不同银行的风险等级评定不同,并导致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面临实际风险的提高。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