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中小银行风险短板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时间 2023-11-29 16:50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作者|顾雷  陆超「顾雷为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陆超为北京交通大学金融与统计中心主任」

提要:

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效是未来五年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小银行在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银行风险不仅关乎基层群众财产安全,更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安全。

***、国务院提出普惠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就是要求中小银行提供更加公平、公正、普惠的金融服务,提倡与社会共生,将金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普罗大众痛点难点问题上。

101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实施意见》将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效作为未来五年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加快中小银行的改革化险。

中小银行在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国有大中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资本实力相对较弱、资产质量相对较差。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3.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2%,较上年末下降1BP,继续维持小幅下降趋势。其中,城商行不良率为1.9%、环比上升5BP,农商行不良率为3.24%、环比上升2BP。从风险处置能力来看,城商行拨备覆盖率为186.05%,农商行为138.39%,均远低于行业整体的205.24%

那么,未来,中小银行如何在提高普惠金融质效的同时化解经营风险,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对内发挥合规调控作用,对外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中小银行风险不仅关乎基层群众财产安全,更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安全。因此,中小银行对内要发挥合规调控作用,加大对风险合规管理的倾斜力度,构建职责清晰、反应迅速、措施有效、奖惩分明的合规体系,将内控合规流程渗透至经营转型的全流程,比如围绕股东交叉持股、授信业务、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开展检查,采取“机构自评+监管复评”方式,开展“自查整改、监管督导、警示教育、合规宣导”工作,持续做好规章制度“立、改、废”工作,实现合规管理价值创造功能,形成“教、查、防、堵、惩”相结合的内控合规长效业态,解决部分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缺陷、业务定位模糊、风险管控薄弱问题,真正实现“强身健体”,切实化解内部风险。

对外要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大数据风控系统,对单一指标的不同取值设置不同的风险系数,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为前台提供精细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智能风控服务,实现从间接价值创造向直接价值创造转变。

中小银行需要尝试将利率定价风险提升至经营战略层面,转变利率定价“重形式、轻实质”的现状,提高贷款利率风险定价能力和对利率风险的控制能力。比如,以收益覆盖风险为贷款利率定价的基本原则,改变仅以“综合回报率”为出发点的粗放式定价方法,将“风险”作为核心内容,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实现产品价格能完全覆盖支付的资金成本、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目标。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小微信贷发展

中小银行是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三农’”为市场定位。在国家大力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可更多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完善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特色金融服务,比如提高“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比例,加大对“小巨人”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满足高科技中小微企业在支付结算、信贷投放、财富管理,以及贷后管理等方面的特殊金融需求。

中小银行应发挥自身的地缘、网点、客户、数据优势,强化与当地生活和客户日常场景的连接,精准细分本地客户、生态场景,拓展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丰富普惠型信贷产品,在远程开户、线上支付、网络转账方面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扩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范围,解决小额信贷效率不高、覆盖不广的问题。

另外,鼓励中小银行开发符合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兼顾中小微企业主体资质、经营状况、客户关系、贷款方式、期限特点,持续完善手机银行App、视频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等渠道的产品和流程,推广“非接触服务”场景,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完善多方位、多渠道中小微企业信贷体系。

在市场利率制定方面,中小银行要贴近利率市场化需求,运用定价客户化、数字化定价方式,形成差异化、精细化的利率定价模型。比如,在定价模型中对产品、客户群、风险水平进行多维度细分,对各项基本要素设置不同计算权重,实现以控制风险为底线且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贷款利率定价,加大普惠型和特惠型信贷供给,让更多中小微企业、涉农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及时获得低息资金,开辟中小银行普惠金融和谐发展新局面。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建立长效防贫机制

中小银行是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践行者。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一方面要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向“三农”倾斜,增加乡村振兴领域贷款投放,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更要聚焦“三农”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主动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产业变化,专注支农支小,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用普惠信贷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以涉农小额信用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扶贫再贷款为主体的普惠型产品。

另一方面,中小银行要加快构建我国多层次、多渠道防贫机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开发特殊授信模型,对当地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对象、信贷工具、放贷规则、信贷利率进行重构,设计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担保免抵押的信贷产品,开发批量授信、快速审批等小额信贷新模式,加大低息普惠型和特惠型信贷供给,引导信贷流向低保对象、脱贫不稳定户、因病因灾因事故返贫人口,实现“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目标,让当地农户、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小业主享受到低息、长期和安全的资金支持,彰显出低成本小额信贷服务社会低收入人群的独特价值,专注服务弱势群体,最大限度杜绝老年人、灵活就业者、失业人员、新市民和残疾人因资金短缺导致贫穷可能,实现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

加强金融服务针对性,弥合不同客群间的“数字鸿沟”

***、国务院提出普惠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就是要求中小银行提供更加公平、公正、普惠的金融服务,提倡与社会共生,将金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普罗大众痛点难点问题上,惠及全社会最大多数群体,深度挖掘老年人群、偏远地区居民、临时就业者、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新市民等特殊群体需求,确保线上服务“不掉线”、线下服务“不缺位”,提高弱势群体互联网接入率和数字技术使用黏性。

同时,中小银行应加速为特定企业及上下游关联企业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弥合不同规模、不同周期企业间的“数字鸿沟”;围绕支付结算、小额信贷进行智能化创新升级,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村地区,增强乡村地区金融可获得性,逐渐弥合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分析客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潜在困难,设计出更多人性化、更有针对性的产品,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逐步弥合不同客群间的“数字鸿沟”。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