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浙江嘉兴大数据中心建设-

时间 2023-08-04 09:26金融资讯

资金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小微企业发展虽迅速,但融资“难繁贵”问题却制约着企业发展。能否通过方便、实惠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输血”“造血”,让小微企业贷得到、贷得快、贷得起?

自2019年8月嘉兴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上线以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政务数据成为小微企业贷款的“抵押等价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平台已累计服务企业2.3万家,解决融资需求5.4万笔,促成融资金额超2500亿元;累计发放信用贷款6706家,促成融资金额309.91亿元;金融机构运用平台累计查询信息超150万次,日均查询2000余次。

把脉问诊

一难二繁生三贵

田定华是嘉兴市鼎秀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曾经是一个为“找钱”奔波苦恼的人。自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防护服、口罩加工生产订单多,急需融资。但因企业缺乏抵押物,也找不到担保人,所以从来没有在银行贷到过款。“当时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同行拆借,但大家手头都不宽裕;二是民间借贷,年化利率高达20%左右。”

缺钱就要借钱,然而像田定华这样的小微企业主,获得银行续贷并依旧不容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传统金融的本质是信任,然而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信息、信用的‘两缺’现状,使得银行难以准确评估其风险,由此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一难二繁生三贵’:融资难,难在无抵押贷款;融资繁,繁在信贷审查手续;融资贵,贵在贷款链条长。”

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说,只要不推倒“多米诺骨牌第一张”,连锁效应就会继续。

对症下药

用金融科技打破信息壁垒

问诊症结找到了,如何探寻解困良方?

“若想拿走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多米诺骨牌’,首先需要厘清小微企业的特点和在融资方面的弱势。”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说。

小微企业具有资产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抵押物不足,以及抗风险能力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担保等与生俱来的特点。从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端看,对民企或小微企业的授信难点在于企业经营信息的不透明、不完善以及缺乏获得融资应有的信息、押品、信用和担保。

小微企业与银行既是借贷的双方,也是供需的两端。能不能以大数据为“钢筋水泥”,架一座银企之间的“信用桥梁”?

基于这一思路,平台以大数据分析应用为手段,充分整合全市信用信息资源,从信用基础、信息技术、信用产品等多个维度,成功应用27个***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2.26亿条信息,绘制了一张维度多样、内容丰富的企业信用画像。在海量数据归集的基础上,平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建设,建成四大跨层级、跨业务特色应用场景,涵盖“贷款码”“嘉汇融”等;联动市场监管局和部分银行,搭建五大跨部门、跨系统应用场景,涵盖“信用评级放款”“数字小微”“容易贷”等。

“为了将信贷产品更直接地展示在用户面前,我们还通过构建网上‘融资超市’,实现金融产品的一站式布局和开放式选择,让企业用户可以用‘浏览货架’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信贷产品。”

上述负责人说,为提升贷款获得率,平台还与全市金融机构合作推出扫描二维码申请产品的服务。

“贷款审批快、利率低,我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给企业的发展加了一把劲。”嘉兴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推广良方

打造综合金融服务的“嘉兴样本”

在这个“信贷闭环”里,三方各自获得了最大收益。

这剂“良方”带来的治愈效应,并非仅限于此。

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与省联社嘉兴办事处联合召开“数字小微平台”合作应用农信系统推进会,全力推动平台共享合作。“数字小微平台”项目通过与嘉兴市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在技术上的合作创新,结合行内数据,在精准获客、网格化管理、决策分析、洗钱风险预警等方面加以应用,借力数据打破服务时间和空间限制,进一步缩小企业融资的边际成本,提升小微企业服务效率。

未来,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将以红船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嘉兴市“信用嘉兴”和“长三角最优金融生态区”建设部署,深耕信用共享,紧扣普惠初心,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畅通融资对接,以金融赋能、数字赋能助力全市实体经济发展。

ID:jrtt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