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皇家档案与故宫国宝文物,故宫展出160件
7月3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900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将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七个展厅亮相,其中属于“国宝”级别的国家一级文物166件。大部分珍奇文物是首度在港展出,数量和珍贵程度史无前例。
7月3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图/cnsphoto/IC photo
故宫珍藏于7个展厅轮番亮相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设有九个展览厅,举办常设专题展览及特别展览。开幕展由故宫博物院与香港故宫共同策展。来自故宫的珍藏将于七个展厅中亮相,展示故宫引人入胜的历史和文化。
当中两个专题展览“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和“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展厅1和2)将介绍明清紫禁城以及清代宫廷生活。
另外三个专题展览“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展厅3、4和5)分别聚焦陶瓷、清代帝后画像和工艺珍宝。
展厅8的大型特别展览“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将展示故宫珍藏的中国书画瑰宝。展厅9的“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则展示马在中华文化和其他世界文化蕴含的重要意义。除展出故宫的珍藏外,展厅9将同时展出13件来自巴黎罗浮宫的珍藏,与故宫文物互鉴,开展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文明的交流。
开幕展另有两个具香港特色的专题展览,展厅6的展览“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展,以及展厅7的展览“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由6位本地多媒体与跨界艺术家以独到的视角,从全新角度诠释和演绎故宫文化和收藏。
白釉孩儿枕、雍正时期菊花式瓷盘等珍藏陶瓷在展
位于二楼第三展厅的“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将展出169件故宫博物院借出的珍贵陶瓷,其中66件属国家一级文物。展览分为故宫藏品中的名品、新石器时期至元代陶瓷精品,以及明、清御窑瓷器三部分。
其中一件展品是北宋时期的白釉孩儿枕,由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烧造,同类传世品极为罕见。这也是故宫博物院藏品最著名的收藏之一,此次将在香港故宫展出三个月。
定窑白釉孩儿枕,宋,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8.3厘米。 图源:故宫博物院
定窑匠师独具匠心,以孩童形象作瓷枕。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身穿长袍,外罩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为长圆形,四面开光,正面开光内印螭龙纹,背面开光内光素,两侧开光内印如意云头纹,开光之间亦以如意云头纹为饰。通体施牙白色釉,底素胎无釉,有两个通气孔。整件作品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名品。
古人喜欢使用玉枕、瓷枕,认为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品种有白釉(白釉划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白釉剔花、白釉黑花)、黑釉、青釉、青白釉、黄釉、绿釉、三彩等。造型有长方形、八方形、银锭形、腰圆形、如意形、虎形、狮形、孩儿形等。
五彩鱼藻纹盖罐,明嘉靖,通高33.2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24.1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明嘉靖时期的五彩鱼藻纹盖罐也在展出之列。此罐是明嘉靖官窑青花五彩瓷器中的名品,形体高大规整,胎体厚重,色彩艳丽,构图疏密有致。所绘鲤鱼鳞鳍清晰,与周围的莲花、浮萍、水草融合在一起,显得生动逼真。
此罐通体以红、黄、绿及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绘莲池鱼藻纹,八尾红色鲤鱼姿态各异,极其醒目,莲荷、水草、浮萍为陪衬。近底处绘蕉叶纹。盖面绘璎珞纹,中心置火焰纹宝珠纽,盖沿饰鱼藻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 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另一名品为12件清朝雍正时期的各色釉菊花式盘。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十一年,皇帝命江西景德镇御窑制作菊花式瓷盘40套,目前大部分已散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虽然未必是完整的一套,但观众可透过这12件瓷器,看到色彩跨度广阔。
15年来故宫最大规模书画藏品出境展出
第八展厅“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汇聚35件远至唐宋时期的书画经典名作,是近15年来故宫所藏古代书画瑰宝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境展览。
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部分文物需要轮换展出。例如古代书画这类纸质或绢本文物,对光照、温湿度十分敏感,展期只有一至三个月,部分文物展品在此次展出后,要回到故宫博物院休眠数年。
《洛神赋图》卷,晋,顾恺之(宋摹),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国家一级文物《洛神赋图》,原本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洛神赋》而作,但已失传,现存的是北宋画家的摹本。
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
虽说是摹本,它也相当珍贵,被乾隆定为“洛神赋第一卷”,珍藏于御书房。
《江山秋色图》卷,宋,赵伯驹绘,绢本,设色,纵55.6厘米,横323.2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南宋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钤有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以及梁清标鉴藏印。尾纸有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标题跋。此图为青绿设色。画中有青山碧水、殿宇村舍,栈道、桥梁穿插其间,又有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山石用小斧劈皴法,再施以青绿重色;树木、建筑刻画细腻精谨,点景人物描绘细致入微。整幅作品布局宏大,细节丰富,色彩浓丽而不失清雅,刻画精细而不琐碎,带有宋代画院气派。
《虞摹兰亭序》卷,唐,虞世南摹,纸本,行书,纵24.8厘米,横57.7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唐虞世南摹《虞摹兰亭序》卷,历经南宋高宗内府、元天历内府、明杨士述、吴治、董其昌、茅止生、杨宛、冯铨,清梁清标、安岐、乾隆内府等处收藏。卷中共有宋、明、清诸家题跋、观款17则,钤印104方,另有半印5方,均真。
曾著录于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张丑《真迹日录》、《南阳法书表》、汪砢玉《珊瑚网·书录》,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阮元《石渠随笔》及《石渠宝笈·续编》等书。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为第一。
《雪江归棹图》卷,宋,赵佶作,绢本,设色,纵30.3厘米,横190.8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雪江归棹图》是宋徽宗名下唯一的雪景山水画。画幅的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雪江归棹(音照)图” 五字,左下角钤“宣和殿制”印并“天下一人”画押。
这是一幅描绘冬日雪景的山水画。画面起首远山平缓,进入中段以后,山势渐渐高耸,转而趋于平缓,整幅画面富有高低错落的节奏感,,沿江眺望窗外时时变换的景色,充分展示了长卷绘画的特点和魅力。全卷用笔细劲,笔法流畅,意境肃穆凝重,代表了宋徽宗时期画院的艺术水平。
《阆苑女仙图》卷,五代,阮郜作,绢本,设色,纵42.7厘米,横177.2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阆苑女仙图》无作者款印,根据历代著录和卷后跋语,此图流传有绪,是阮郜唯一的传世作品。本幅有清乾隆帝题诗。本幅及前后隔水有高士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收藏印记共22方,残印6方。“阆苑”是传说中仙人的住处,有时也指宫苑。此图描绘的当是仙山阆苑,为仙女生活游玩之地。清人高士奇在跋中云:“五代阮郜畫,世不多見。
《秋郊饮马图》卷,元, 赵孟頫作,绢本,设色,纵23.6厘米,横59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秋郊饮马图》为赵孟頫59岁作,被认为是其晚年代表作。赵孟頫擅长人马图,总体追求刻意写实,一笔不苟。画法亦将唐人的青绿重彩法与宋以来的文人笔墨法加以融合,别具新意。如人物线描工细劲健,又类似篆籀用笔,古朴中见隽秀;树石、坡陀行笔凝重,勾、皴、破、染并用,工谨中含清逸;青绿、大红重色中又兼施赭石、水墨,于浓丽中显清雅。总体风格行、利相兼,妙、逸并具,精逸技巧与文人雅韵结合,反映了赵孟頫晚年成熟的人马画面貌。
此外,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的行书作品《研山铭卷》首度于境外展出。改作被宋高宗收藏,从皇室中流出后,近代又辗转流落日本。直到2002年,国家文物局成功以2999万元人民币竞购此作,入藏故宫博物院。
织绣玉石、法国卢浮宫藏品在列
除了珍贵书画和陶瓷名品,金银锡器、珐琅、织绣、玉石器和玺印等各类重量级文物也在展品清单中。
桐荫仕女玉山,清乾隆,长25厘米,宽10.8厘米,高15.5厘米。图源:故宫博物院
“桐荫仕女玉山”为清代圆雕玉器的代表作,从内容到风格皆仿油画《桐荫仕女图》而作,所用玉料实为雕碗后的弃物,正符合“势者,乘利而为制也”(《文心雕龙·定势》)。作品以月亮门为界,把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门内外各立一女子从门缝中对视。器底阴刻乾隆御制诗、文各一。诗云:“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簷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文曰:“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御识。”
据悉,香港故宫的开幕展也不全是照搬北京故宫的文物。其中“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展就是在300件与马有关的故宫文物之外,展出了逾10件法国卢浮宫藏品,呈现中西方马文化异同,反映中外文化艺术间的交流。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下一篇 富易PC版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