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a股基金-张亮临阵辞职后,华安基金还有多少好牌?

时间 2023-06-10 09:26股市精华

锋雳 时浩

本期我们将从规模增长、产品结构、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等各个方面来客观分析华安基金的总体经营情况和增长动力。

规模增长曲线

华安基金成立于1998年6月,是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同国泰、富国、华夏、博时等基金公司一同被称为业内老十家。成立之初,华安基金股东为上国投、申银万国和山东证券(后改名天同证券)三家公司持股,分别持有60%、20%、20%股权。

成立最初几年,公司股权变更较为频繁,随着老股东萌生退意,华安基金股权于2004年经历巨大变动,此后形成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五大股东平均持股局面。

2007年后,华安基金股权再度发生大幅变更,当年11月,股东上海广电(集团) 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20%股权全部转让与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09年11月,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又将全部20%股份转让给国泰君安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公司当前的第一大股东国泰君安正式走入华安基金视野。

2014年10月,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为优化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布局,国泰君安全资子公司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9日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手中受让华安基金20%股权,并与对方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不过,彼时国泰君安手中还控股着国联安基金,由于证监会此前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管理办法》,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相关事宜一直未能成行。

直到2017年4月,国泰君安将国联安基金51%的股权以10.45亿元转让给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后,同年10月这笔搁置3年的交易才正式签约。2018年12月,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又将华安基金股份转让至国泰君安证券、上海上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21年后,国泰君安加速收购华安基金步伐,年初从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处受让8%股份,今年3月、5月以18.12亿元、10.12亿元自上海上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购得华安基金15%、8%股份,完成后国泰君安将直接持有华安基金51%股权,标的企业成为其直属控股子公司。

资管规模上,行业综合而言国内公募基金发展可分为2007、2015、2020三大发展节点,其中前两大节点主要由暴涨的牛市行情驱动,2020年则是政策改革带来的行业发展红利。其中,2007上证指数大涨96.66%,全年最高触及6124.04点,深证指数大涨166.29%,全年最高触及19600.03点,单边暴涨的史诗级大牛市为国内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基金公司们提供了良好的扩张契机,与之相似的是,2015年的第二轮牛市同样加速了基金公司们管理资金扩张的规模。2019年之后,伴随政策催化,国内金融市场进入改革时期,国内资管行业全面爆发,从而带动了公募基金发展的第三次步伐。

2007年是国内公募基金增长的第一个节点,在这之前的基金公司,更多时间都处在发展的储备期或探索阶段。华安基金方面,作为业内首批成立的基金公司,公司显然走在了国内公募市场前列,其中,2001年9月发行的华安创新混合是业内首支开放式基金;公司第二款产品,2002年11月上市的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现名:华安中国A股增强指数)同样是业内第一只指数增强型产品。

2003年初,华安基金推出"华安特快"基金电子交易业务,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7*24小时全天候理财服务的基金管理公司,同年12月发行的华安现金富利投资(现名:华安现金富利货币A),也是国内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2006年10月,华安基金再度发行了国内第一只海外投资基金(QDII)华安国际配置,成为国际市场投资先驱者。不过,同年,公司董事长王成明、总经理韩方河因涉嫌违纪被带走调查。

尽管高层人员波动,依靠老牌基金口碑和多款产品先发优势,2007年华安基金资产规模依然快速扩张,由此前年份的265.61亿规模突破千亿体量,同比增幅超过300%。

2008年起,随着资本市场波动和公司股权频繁变更,华安基金开启了长达7年的动荡周期。虽然期间也有以业内前列身份设立ETF联接基金(华安上证180ETF联接基金)、短期理财基金华安月月鑫等亮点,但公司资管规模多数年份只在700-900亿区间浮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管理高层人员也变更频繁。其中,2011年初公司首席投资官王国卫悄悄去职;同年8月,副总经理李炳旺离职;9月,董事长俞妙根、副总经理韩勇先后辞职;11月,常务副总经理邵杰军转任国联安总经理。

此外,从业绩上来看这期间推出的黄金ETF、短期理财基金等创新产品在经历长期的审批过程后,推出时投资标的均表现均不佳,遭到市场冷遇。

2015年是国内公募行业规模快速扩容的第二个节点,凭借市场行情,截至当年末华安基金资管体量同比增长80%,达到1548.88亿。但这一年公司的人事动荡依然没有结束。

2015年3月5日,华安基金分管投研的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尚志民离职。尚志民是国内第一批公募从业人员,在华安基金任职期间,其管理的产品长期业绩年化达到18%,执掌时间最长的基金安顺到期,15年存续期内累计回报超800%。仅过了3个月,分管公司包括渠道、市场的负责人秦军同样离开了公司。投研与销售两大高管离职,对华安基金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仅以自身发展比较,华安基金当年资管规模增长是成功的,然而对比业内其他公司,其体量规模已远远落后于同时期成立的富国、博时等老牌公募,汇添富等新生势力也在规模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基金的业绩和管理规模呈现高端正向相关走势,在国泰君安正式入主华安基金后,华安基金2018年规模快速增长至2700亿级别,依靠50%的资管体量增长,尽管当年市场综合表现不佳,但其依然成为全市场稀有的业绩逆势上涨的公募基金公司。根据国泰君安2018年年报披露,华安基金全年营收16.76亿元,净利润4.21亿元。

华安基金旗下的货币基金和被动指数基金是规模大增的主要推手,以华安创业板50ETF为例,在基金净值不断下跌的背景下,该基金规模从2017年末的2.01亿元增至2018年末的91.72亿元,增长约44倍;华安日日鑫则从167.68亿元增至1365.5亿元,一年里增幅超过7倍。

2020年后,受益资管改革和市场红利影响,华安基金规模稳定增长,这一增长趋势同业内大多数公募基本无二,截至2022年2季度,公司资管规模6000亿,约为博时、富国、华夏、南方等公募基金6成水平,其规模、盈利能力和2005年成立的中欧基金大致处于同一区间。

产品设计趋势

产品数量上,华安基金当前拥有基金数量356只,除去处于募资期基金,相关产品规模已达6202.14亿元,其中:

混合型基金是公司发行数量最多的产品,当前数量合计171只,合计规模达到1823.15亿元;

债券型基金规模1309.40亿元,75只产品发行量仅次于混合型产品;

货币/理财基金合计规模2300.77亿元,基金数量占9席;

指数型基金普遍规模较小,57款产品合计规模427.76亿元;

QDII、Reits、商品型、FOF等产品多处于试水阶段,相关规模合计不足350亿。

资产配置结构方面,2010年以后,伴随基金行业管理规范化和在管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出于平衡仓位需求和风控合规管理等需求,债券投资已在公募基金配置已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多数基金公司已形成股、债1:1的均衡配置模式,而华安基金方面也并不例外。

单从产品分布结构上看,与华安基金的资产配置与南方、博时基金有共同之处,三家基金公司股、债、货币类配置均较为均衡,其中南方基金的各类开放型产品和货币基金基本维持在1:1比重,以稳健发展的博时基金在主动投资市场上更注重固收类产品经营,其份额要超过权益投资比重,华安方面则是混合类权重稍高于债券产品。

在QDII、FOF等产品发行端,三家公司综合的基金发行量和规模也大致相当,不过,在指数产品方面,华安基金57只产品发行量远高于上述两家,且规模份额也相对更重。

产品发行数量上,华安基金近年表现较为激进。在当前全部的368只基金中,仅2020年后发行产品数量就高达207只,其中2010年发行,目前在运营产品合计只有19款,对比风格相近、近年同样发行产品数量较多的南方基金,其除去2015年疯狂发行85只产品外,其余年份每年新发也只在30只左右。

综合比对产品数量和资产配置趋势,除去早期产品发行量较少,可以发现2014年以前华安基金多数年份以股票投资为绝对主流,而在2015年,由于投研、销售两位核心高管离职,一季度后公司股市投资明显趋于保守,债券份额占比连续三个季度超过30%,而在此后年份中,随着产品发行量和公司规模不断增长,债券投资比重于2018年后正式超过股票,占据华安基金资产配置第一大份额。

除去上述特征,由于整体框架和产品结构与南方、博时均较为接近,华安基金在投资中同样不习惯满仓操作,且留有20%以上的现金占比。一般而言,较为均衡的产品布局和结构并不会面临产品货币/理财类产品短期流动带来的大面积赎回,其根本原因更像是权益投资风格偏向保守,避免市场波动使基金净值大幅下滑,从而因业绩压力导致份额赎回。不过,从2015年后整体资产配置趋势而言,过高的现金比重、较低的投资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基金经理投资水平不足。

年度收益方面,2021年华安基金共有10款产品(不同A/C类别单独计算)实现超过20%的整体增长,相关产品数量较体量相近的中欧基金差距明显,相对应的是,南方基金当年有25只产品超过该收益水平(当前产品数量515只),即使按份额和产品发行数折算,华安基金依然有不小差距。

蒋璆管理的华安制造先锋混合A是华安基金2021年表现最好的产品,该基金全年66.42%收益位列公司第一、同类排名第8,将时间放宽至三年限,其综合回报依然表现不俗。收益排名第二的华安创业板两年定开混合同样是蒋璆管理的基金,过去一年其以65.15%回报位列同类收益排名第9。

投资风格上,蒋璆属于平衡型基金经理,投资中前十大重仓股基本维持在4成左右水平,同时选股中注意平衡配置大盘到中小盘成长股,维持一到两个行业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板块平衡持仓,此外,其基金平均换手率也基本维持在2倍以下。

以华安制造先锋混合A代表,过去几年多数季度中蒋璆相对均衡的投资风格让其在多数季度中都可以做到在回撤位于行业平均水准同时实现较高的超额收益,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当前蒋璆表现最佳的两款产品,此前均为规模在较低的中小规模产品,其中华安制造先锋混合A 2021年三季度以前更是在1亿规模之下,随着其体量增长,后续能否继续实现稳定复利依然需要检验。

万建军操盘的华安研究精选混合A同样是华安基金近年来综合收益排名靠前的产品,尽管2021年其收益只有25.30%,但在2019、2020两年,该产品分别实现75.02%、92.51%回报,均位于同类型前10%。

2021年华安基金共有45只基金未能盈利,其中亏损超过10%的共计13只。从产品类型来看,跌幅排名靠前的产品多为赛道类和指数型基金,其中被动指数型多因港股市场表现不佳致使净值被动下跌,而主动管理的权益产品则多属于过去一年回调幅度较大的消费和医药行业。

华安汇智精选是相比于此前年份反差最大的基金,运作该产品的基金经理饶晓鹏倾向于大盘价值投资且每个季度均会进行大幅度调仓,2020年四个季度其先后重仓医药、消费行业,得益于踩准了行情节奏,华安汇智精选全年回报接近80%,其产品规模也自发行初的12亿实现翻倍。然而,在产品规模增长后,2021年一季度起饶晓鹏进行了大量银行股配置,而在收益回报不佳后下半年又逐步买回了医药和消费赛道,而这显然买在了相关企业股价的最高点。以其2022年半年报最新持仓,华安汇智精选第一大重仓股中国中免去年三季度起最高跌幅50%,茅台、美团、爱尔眼科股价同样下滑巨大。

若以百亿规模为限,华安基金共有8款产品上榜,若不考虑货币和被动跟随的指数等类型基金,截至2022年8月末主动管理方面公司只有华安安康灵活配置混合A、华安鑫福定开债A两只基金符合要求。其中,华安安康灵活配置混合A作为2016年初成立的基金,自成立起6年累计回报仅为69.11%,相比同规模产品并不算好,华安鑫福定开债A则是2019年11月才发行的基金,其运作年限和长期收益依然需要观察。

投研风格特色

投研风格上,目前华安基金的主动权益团队分为4个组——成长组、均衡组、价值组、稳定组,该模式与中欧基金大致相同,将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划分至不同组别,便以进行具体工作。在具体实行上,公司推行与汇添富相似的投研一体化,并由基金经理担任行业组长。

在研究层面,公司的研究部分为周期、先进制造、消费和TMT四大小组,华安基金在要求每个小组把自己领域的研究做深,同时还要横向则是打通各个小组的协同能力。不过,具体衡量标准上华安基金的研究考核完全和投资挂钩,要求研究员不只能发现优质股票,还要说服基金经理买入,并帮助其在基本面变化时兑现资产。

华安基金的投研体系并不算特别独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因公司总经理更迭过于频繁。华安基金首任总经理是创始人韩方河。韩方河期间公司规模始终稳定在前五之列,然而,2006年其因贪污受贿事发被带走,时任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的俞妙根紧急上任华安基金总经理,并代理董事长主持日常经营工作。

2009年,上海金融工委主导华安基金总经理竞聘,在海外工作多年的李勍最终胜出。不过,当时多数基金公司倾向于内部提拔人才,空降而来的李勍与原有团队磨合不佳,致使多位高管出走,此外,李勍任期内发行的黄金ETF、短期理财等创新产品市场遇冷,2014年9月,李勍被上海金融工委免职,公司总经理再度空缺。

2015年初,华安基金分管投研的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尚志民离职,同年7月,公司原副总经理童威升任总经理。彼时国内基金公司已逐渐兴起事业部改制,前海开源、中欧等基金公司均通过员工持股等方式进行股权改革,而国资控股的华安基金显然难以做到。

童威担任华安基金总经理期间,曾对外表示公司将围绕投研核心能力建设,打造基于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下的投研能力、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努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但从资产配置和发展趋势上,华安基金只能说勉强跟得上行业平均发展步伐,且在投资中十分保守。

2020年8月,华安基金公告,总经理童威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同年10月,现任华安基金总经理的张霄岭走马上任。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基金经理人数上,华安基金当前拥有55名基金经理,业内排名13,平均任职年限2年又179天,超过行业平均年限近1年,平均任职年限上和易方达、汇添富等处于同一水平。

业绩表现上,截至今年8月末,按在管类型划分公司共有25款基金实现正回报,其中庄宇飞管理的QDII类型产品以4.43%收益为公司回报最佳,同类排名也位于行前第十名。

2022年华安基金的主动权益投资全军覆没,所有产品全部亏损,4人管理的6大类基金跌幅超过20个百分点。其中李欣管理的偏股混合类综合收益-24.13%,为公司亏损最多,此外,当前其在管的两款股票型基金同样也有近23%的跌幅,其实,当前李欣在管的9款产品中,管理期超过一年以上的所有产品近一年回撤至少也有30%,接手仅半年时间的华安智联混合(LOF)A,在近一年综合排名中位列同类倒数第一。拥有14年从业经历的老将杨明业绩同样表现不佳,偏股基金年内综合回撤22.43%,位于行业倒数10%。

以2022年8月末为限,将时间节点拉长至3年,华安基金整体回报同样不佳,近三年只有59类产品实现翻倍回报,其中蒋璆凭借189.00%、150.07%的综合回报包揽收益榜第一、第三名,但如上文所说,蒋璆的高收益部分原因源于产品规模较小,其实,蒋璆当前管理的12款产品,合计规模也只有108亿,而这些基金中,有半数(规模约50亿)为2021年末新发产品。

从管理风格继续划分,以体现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任职年化回报上看,剔除任职三年期以内的员工,华安基金只有2名基金经理在擅长的领域实现了超过10%的几何年化回报,对比业内前列企业,华安在几何年化收益大于10%方面,无论综合收益、基金经理人数、管理产品规模和中欧、富国等基金均有差距。

刘畅畅是华安基金周期组组长,本人以研究周期大类的钢铁和机械行业为主,因2017年周期牛市中推荐股票表现良好,2020年晋升为基金经理。华安文体健康混合A是刘畅畅的第一只基金、也是收益最佳的产品,但该基金出名并非是因为业绩,而是涉嫌风格飘移。

具体持仓上,华安文体健康混合A招募书中明确提及投资范围,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0-95%,投资于文体健康主题相关的证券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最初接手时,该基金主要的确如产品名称描述,主要投资于医药及消费产业,然而自当年二季度起华安文体健康混合A风格逐渐跑偏,持股逐步增加了中环、格林美等光伏、新能源相关上市公司。此外,在2021年基金年报中,这只规模为80亿的基金,共持有158只股票,对比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其500亿规模持股也只有85只。

2022年一季度,华安文体健康混合A前十大重仓股中更是基本与文体健康无关,前十大重仓股中只有中国中免、浙江医药属于产品投资范围。今年二季度,该产品投资范围重新回归文体娱乐,重仓股中军工、新能源企业有所减少。

基金份额相对较小叠加持股过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华安文体健康A极高的换手率,2021年,华安文体健康A整体换手率达到426.41%,而在此前季度中,其换手一度超过600%。飘移到市场热门赛道的确为该基金带来了良好收益,2020、2021两年,华安文体健康A分别实现87.87%、69.78%涨幅,分别行业103/2031、14/2125,而在今年收益表现中,截至9月15日其13.97%的回撤比重也要优于沪深300,整体处于行业中游。

然而,若不考虑华安文体健康A涉嫌以风格飘移带来的收益,以另一款规模较大的华安安华灵活配置混合A为参考,在换手率大致维持在150%条件下,2021年该基金依然有21.40%的综合涨幅,年内4.55%的亏损比例也优于市场大多数基金。

以目前产品管理来看,作为新人基金经理刘畅畅在选股和择时方面显然有独到之处,在产品体量增长后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收益水平,且并不偏好重仓单一个股,不过鉴于从业年限较短、且存在严重风格飘移经历,刘畅畅未来主要面临的风险可能是应对市场风格变化。

2004年加入华安基金的杨明累计任职基金经理已近15年。在投资中,杨明注重回撤优先于收益,在调仓中股票未来三年的复合收益率和估值,进而推算出银行股价上涨空间,而在选股方面,其主要以自上而下做主题优选、逆向操作。

杨明的代表性产品是华安策略优选混合A,该基金是杨明当前管理期限最长产品,自2013年6月起累计回报241.01%。仓位集中度上,华安策略优选混合A并不算高,前十大重仓股基本维持在4-5成水平,不过换手率方面多数时间维持在3倍水平。

行业筛选上,杨明偏好分散行业投资,前十大重仓股中既包含药明康德、兆易创新、美的集团等不同行业龙头,同时还会配置如震安科技、新钢股份等中小市值弹性标的。

整体风格而言,杨明的投资类型介于曹名长与劳杰男之间,一方面通过分散行业和持股集中度来降低风险,追求绝对收益但并不依靠绝对低估值带来的价值回归,另一方面又会配置少量具有增长潜力的股票来推动业绩净值。

体现在年度回报端,杨明的投资业绩多数年份只能处于行业均值水平,但其回撤控制在行情震荡年份同样位于中上水准,然而过于求稳的投资风格并不意味着一定能避免亏损。2022年一季度,杨明单季亏损16.02%,低于行业均值4个百分点,而在二季度市场反弹中,其过于分散的投资又仅实现2.94%涨幅,低于同类平均收益和沪深300涨幅约4%。

尽管市场传言众多,但毋庸置疑的是,张亮作为公司年内力捧的基金经理,突然离开让华安基金很受伤。张亮2015年6月加入华安基金,历任投资研究部研究员,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2018年10月31日起,张亮升任基金经理,离职前,张亮管理的7只基金中,除华安国企改革外其余均为年内新发行产品,华安品质甄选更是因此提前结束募集。

收益回报方面张亮管理的华安国企改革主题灵活配置混合A在其离任前确实算得上优秀,2019-2021三年,年回报率分别达到62.26%、77.66%、23.92%,位于行业前10%水准,而在2022年前两个季度,其回撤控制、单季涨幅也优于市场平均,得益于良好操作,华安国企改革主题灵活配置混合A在张亮任期内实现226.97%涨幅。

华安国企改革主题灵活配置混合A的接任者陈媛投资能力远不如张亮,尽管任职期限略长于张亮一年,但陈媛任期最佳产品华安生态优先混合A无论是规模还是回报均与后者差距明显,2018年2月至今该基金任期回报111.67%,产品规模2021年起更是呈现下跌颓势。在选股逻辑上,二人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张亮注重行业配置平衡,前十大重仓股中围绕消费、医药、旅游行业灵活配置,而陈媛则以消费为主、辅以医药、新能源等行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陈媛在投资中偏好高价股,爱美客、贝泰妮、安井食品、贵州茅台、中国中免等均是其重仓股常客,且前十大重仓股中百元以上股票往往超过半数。

总结

1998年成立华安基金是业内当之无愧的老资历,同国泰、富国、华夏、博时等基金公司一同被称为业内老十家。成立之初,华安基金股东为上国投、申银万国和山东证券(后改名天同证券)三家公司持股,分别持有60%、20%、20%的股权,2004年公司股权变更,由五家国企背景机构平均持股。

2009年,国泰君安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受让原股东之一的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股份,正式参股华安基金。2014年,国泰君安计划进一步收购华安基金股份,但由于一参一控政策,该交易直至2017年才正式完成。此后,国泰君安加速并购公司股份,直至今年5月,华安基金正式成为其其直属控股子公司。

发展历程上,华安基金成立至今20年走的并不顺畅,2006年,公司董事长王成明、总经理韩方河因涉嫌违纪被带走,高层人员巨震。不过,依靠早年的口碑累计和产品先发优势,在次年的牛市行情中,华安基金体量依然暴增3倍,突破千亿级别。而在之后数年,公司历任总经理最长任期不超过5年,股权频繁变更又使得各高层主管持续流失。2015年第二轮牛市中,华安基金投研与销售两大高管宣告离职,其中投研副总经理尚志民在公司任期内产品长期业绩年化达到18%,15年累计回报超过800%。

尽管当年华安基金规模依然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其体量已远远落后于同时期成立的富国、博时等老牌公募,汇添富等新生势力也在规模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基金的业绩和管理规模呈现高端正向相关走势,2018年,依靠股东资源和券商渠道,华安基金资管规模实现50%的同比增长,而这也使其成为全市场屈指可数的业绩逆势上涨公司,以华安创业板50ETF为例,在基金净值不断下跌的背景下,该基金规模从2017年末的2.01亿元增至2018年末的91.72亿元,增长约44倍;华安日日鑫则从167.68亿元增至1365.5亿元,一年里增幅超过7倍。

2020年后,受益资管改革和市场红利影响,华安基金规模稳定增长,这一增长趋势同业内大多数公募基本无二,截至2022年2季度,公司资管规模6000亿,约为博时、富国、华夏、南方等公募基金6成水平,其规模、盈利能力和2005年成立的中欧基金大致处于同一区间。

资产配置上,华安基金与与南方、博时基金有共同之处,华安方面混合类权重稍高于债券产品。产品发行数量上,华安基金近年表现较为激进。在当前全部的368只基金中,仅2020年后发行产品数量就高达207只。

除去上述特征,由于整体框架和产品结构与南方、博时均较为接近,华安基金在投资中同样不习惯满仓操作,且留有20%以上的现金占比。然而,从2015年后整体资产配置趋势而言,过高的现金比重、较低的投资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投资过于保守、基金经理投资水平不足的事实。

投研风格方面,华安基金同样奉行投研一体化,但因公司总经理变动过于频繁,综合而言其风格并不明显,此外,华安基金目前缺乏足够知名的基金经理坐镇,当前公司市场知名度较高的两位基金经理,刘畅畅有风格飘移历史,张亮则因突然离职而登上热搜。

尽管华安基金当前6000亿资管规模并不算小,但在发展阶段上其大致只能处于国内多数公募2014-2015年时期,彼时汇添富、中欧等后起之秀已经完成股份改革,富国、南方等老牌公募也明确了发展路径,对于华安基金而言,这一切近两年才刚刚完成,在行业资源向头部聚拢背景下,身为老牌公募的华安基金,想再进一步仍需付出极大努力,而他的身后,已经没有退路。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