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三千万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赚够三千万就收手
文章开头,我先给各位读者提一个我的经验,那就是当你无论是阅读,还是听别人讲,先考虑俩问题:
第一是作者和言者是什么阅历和年纪,他当时所处的状态。
第二个问题就是,读者和听者是什么情况和阶段,眼下的关注点是什么。
所以,有些书要一定阅历和思考力才能看得懂,因为它劝人看开和放下,其实针对的人群就两个:一个是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一个是虽然没有怎么拥有但是共情能力很强的年轻人。
比如佛经讲究四大皆空,这些对年轻人就没什么作用,他们什么都没经历,让人家放下开看,很难得到共鸣,除非是那种思考力很强的年轻人。
关于财富和投资,也适用上面的论据,20岁到60岁,所想所期盼还有眼下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读到别人写的字,听到他人说的话,一定要思考下,是不是自己现阶段的情况。
有时候,不是别人说错了,只是阶段不同罢了。
就好比投资和创业,我认为20多岁就应该闯劲儿足一点,因为身体状态精神状态都是很好的阶段,而过了四五十就应该以稳为主。
所以,有的时候我没有特意说年纪,但是内容也是针对部分人群,有的读者会说:“寿老,您说的不切实际,至少我情况不一样。”
也许并不是我说错了,而是他现阶段不适用,也许要过几年或者十几年,再回头看,就会恍然大悟。
今天有位读者跟我说:“寿老,我看了一个视频,自己非常有共鸣,就想决定放手一搏!小乌那边房价暴跌,应该是个机会,如果未来和大鹅的事情平息,事态向好,房价会向价值回归的,可能是十几倍收益,所以我准备考虑去抄底。”
在这位读者眼中,只有去和不去的考虑,而去与不去的标准是基于收益率。
而看到一个视频,他也没有考虑自身情况,只考虑了视频内容本身。
我是这么问他的:“你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比如年纪,家庭,还有资产。”
他说:“我今年47岁,孩子有一个上大学,自己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手里还有三千万可投资的现金。”
其实看头像我也大致猜出了这位读者的年纪,我跟他说:“如果你今年27岁,没房没车,手里有三十万可投资的现金,我倒是建议你可以拼一拼。”
他说:“寿老,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人在利益面前,总会忽视风险,都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没有几个人把自己想成骨,几乎都认为自己是那个将,但事实上99%的人都不是将。
所以逆袭靠的是博,博的本质是以小博大,从没有听过以大博大,太极里不是也有四两拨千斤么?哪有千斤博万斤呢?
自然规律里,小树从幼苗到成年,增长的倍数是最快的。而到了成年以后,就是缓慢的了,人的身高体重不也是这个规律么?
我有一个朋友,比我小十来岁,他是毕业就进了IT行业,毕业时候在某个外企里做CE,我们在某个央企总部项目认识的。
当时他负责厂家的实施部署,因为客户比较重要,厂商华北区总监,大客户项目经理及领导,集成商的技术销售领导,代理商的技术销售领导都在一起拜访客户,并且跟进推动项目。
那时候我也是刚刚步入IT行业没多久,只是换了行业所以年纪比他们都大些,这种大项目都是厂商销售做的单子,我们跟着参与。
就在这个项目里,我遇到了这个朋友,他当时只是外企的工程师,但是我觉得他沟通很好,而且面相也不错,属于有想法有能力,也很真诚那种,我比较喜欢交这样的朋友。
他后来去了现在国内比较自豪的一家公司,大家都知道的,有些人还用他们的手机。
但是这家公司可不仅仅有手机,通信行业,IT行业等等覆盖比较广,只不过很多业务是对企业级客户的,个人用户不太知道。
他在这家公司成长迅速,在35岁那年有这么一个契机,某个国家发生了冲突,当时公司下文所有在那个国家的员工都回来。
但是项目还在进行,款项也没有结,涉及到谈判之类的事情。
当时他自告奋勇,做了一名逆行者,去当地谈判。
过程因为涉及内容比较具体,而且很多不便多说我就不过于细节。
这件事情他赌对了,最后安全回来,然后也得到了想要的结果,成为了公司的英雄,可谓是又上了一层楼,在这家公司他是平步青云一路高歌。
但是我想问下,难道只有他知道这件事情能获得如此高的赏识么?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但是风险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只不过他在两者之间权衡过。
后来我们俩有过一次吃饭,他跟我说:“寿哥,要是现在的我肯定不敢去了,当时还属于冲劲足,现在闺女儿子都有了,我还拼什么,我万一没了他们怎么办,少升职少赚点钱,也要平平安安的。”
讲这两个事情,想告诉各位读者,规律上:逆行者确实是收益最大的选项,逆天改命,很多人走的是这条路。但是也有上限,反正是打破平庸的一剂良方。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年纪大,家庭稳定的朋友。
投资也是一个道理,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而不是天天激进打板。
并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道路罢了。
(之前写于公号文章,统一复制过来)原文出自公号:雪球花甲老头(huajia1959)欢迎关注,里面有全部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