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有句话一针见血: 大多数人只有职务性收入,甚少财产性收入。可是,职务性收入没办法大幅度提高,财产性收入就能那么轻易地收入囊中吗?别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提升投资效率的法宝——资产配置。
分散投资不等于资产配置
说起“资产配置”,很多人能够下意识地想起要“分散投资”,即“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不少投资者简单地理解为:分散投资就是资产配置。其实不然!如果资产配置,就是简单的分散投资,那就像“厨房杀手”做菜一样,油、盐、酱、醋、料酒、味精,各种调味料放一点;至于谁先谁后、放多放少,“佛性”一点,高兴就好,结果可想而知。有朋友说他现在已经在做资产配置了,打开账户一看,确实有很多款基金,但都是股票型基金……你以为你是在做资产配置,可是,真的只是“你以为”而已。资产配置的组合是不同市场的组合,包括股市、债市、黄金、外汇等等,组合产品的相关性越低越好。一项科学的资产配置方案中,投资组合里的各类资产之间,要具有弱相关性;最理想的情况是资产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即一类资产表现较好的时候,另一类资产表现不佳。 例如,一个小岛上只有两种产业:一种是大型度假休闲业,一种是雨伞制造业;天气情况决定这两种产业的不同收益,一家效益好的时候,另一家表现不佳。两类资产的负相关性,以相互抵消回报率的上下波动,获得较为稳定的平均收益。这样一来,组合的平均报酬率不变,但是风险(波动性)会减小,达到资产配置的目的。现实中,完全负相关的产品几乎不存在,但各种资产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而且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也会随着市场风格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各类资产的历史表现,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为基础,战略性地分散投资;对不同类别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才能部分或全部弥补,在某些资产上的亏损,从而减少整个投资组合的波动性,降低风险,提高收益。了解自己的风险属性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资产配置的方式自然不一样。风险承受能力指的是,个人客观条件所能承受的风险,包括年龄、家庭结构、收支结构等等。说到风险和资产配置的关系,有些人以为保守的人,只要买保守的产品就可以;激进的人只要买激进的产品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保守的人不代表不可以配置风险资产,他需要的是保守的配置,而不是投资一堆保守的产品。而激进的投资者,也需要配置债券、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等相对保守的产品,否则在突发事件的冲击之下,就只能对风险资产进行割肉了。 从数量上来看,1000万的资产,配置50万的股票,仍然算是保守的配置;10万的资产,配置5万的股票,也是激进的配置。另外,从时间上来考量,如果一笔资金可以做10年以上的投资,那么即使将这笔资金的大部分比例都投资到股市,也可以定位为保守投资。“变”与“不变”中实现财富目标
资产配置是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谋求一种平衡,不是单纯追求收益最大化。制定一个平衡投资方案的最大益处在于,它使得风险更为合意。 很多投资者都不会制定投资计划,哪怕制定了计划,也很少能够严格执行,总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更倾向凭借“直觉”去投资。很多人因此掉入跟风的陷阱,不仅将自己的获利统统还给市场,甚至把本金也搭进去了。 做资产配置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投资者提高投资的客观性,减少情绪化,避免感情用事,高估自己熟悉的投资品的投资价值。除非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证明当初的计划有失误,否则,尽量把计划的主体思路贯彻到底吧。当然,做好初始资产配置后,也不能一直固定不变;因为市场在不断的变化中,我们需要适时地动态调整,资产配置的比例组合。比如一个股票与债券,初始比例为60:40的资产配置组合,随着市场的变动,我们的配置比例可能会变成为55:45,或65:35等等。动态的微调与规划,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市场变化。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比较通用的工具——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它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这四个账户作用不同,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各不相同。
第一个账户:日常开销账户,里面装的是“要花的钱”。 第二个账户:杠杆账户,主要是以小博大,“保命的钱”。 第三个账户:投资收益账户,是用来“投资赚钱的钱”,重点在收益。 第四个账户:长期收益账户,是“保本升值的钱”,重点在安全、保本。 以上四个账户,可以作为资产配置规划的参考,但这只是一个大方向上的建议。投资理财是个动态的规划,可能人生阶段不同、投资目标不同,各个账户的比例也需要随之改变。 不管是月薪三五千还是年入三五百万,本质上都能理财,都需要理财;只是目标不同,实现的方法不同。但归根结底,想要增加财产性收入,实现“金钱投资产生更多的钱”,合理的资产配置必不可少。正如“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所说:“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