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莫股份股票(宝莫股份17亿卖盘倾泻而出 疑似大股东“二传手”减持)
本周二 (7月21日),宝莫股份突然大跌6.7%,且成交量高达27.2亿元,创历史天量,换手率高达38.08%。
值得注意的是,宝莫股份当日龙虎榜卖方前五席合计卖出16.68亿元,按成交均价计,折合1.4亿股。这与今年6月公司大股东协议转让的股份数(1.7亿股)十分接近,且当时的7个转让对象不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持股未达到5%的监管披露要求。若果真是上述转让对象在砸盘,则他们相当于充当了宝莫股份大股东减持的“二传手”。
一日成交2.29亿股
本周二,A股整体继续反弹,涨多跌少。因此,宝莫股份一反此前持续上涨趋势而下跌近7%的现象就显得有些奇怪。而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公司股票当日成交2.29亿股,总成交额达27.2亿元,当天的换手率高达38.0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几个交易日,该股日均成交额仅在5亿元上下。
追溯历史,宝莫股份分别在2013年10月31日以及今年6月16日创造过历史天量,但其成交量分别只有1.2亿股和1.22亿股,成交额分别为9.9亿元和24.2亿元。
龙虎榜数据显示,本周二,华泰证券宁波柳汀街营业部以3.63亿元的卖出金额位列卖一席位。此外,华安证券绍兴胜利西路营业部、申银万国上饶中山西路营业部、海通证券北京密云鼓楼东大街营业部、中信证券(浙江)慈溪慈甬路营业部分别以3.61亿元、3.55亿元、3.53亿元、2.36亿元的卖出金额排在卖二至卖五席位。卖方前五卖出金额合计达16.68亿元。
与卖方营业部的大手笔相比,买方则显得“寒酸”了许多。买一席位的信达证券南京汉中门大街营业部买入金额只有2812.94万元,买方前五席位合计买入金额为1.07亿元。
从盘面情况来看,宝莫股份周二低开低走,盘中跌幅一度超过9%。午盘后,公司股票剧烈震荡,跌幅曾缩窄至1.87%,但此后又迅速回落。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1.97元,跌幅为6.7%。
根据盘面情况分析,宝莫股份股票本周二本有希望翻红,但最终多方不敌而收阴。需要指出的是,在7月14日复牌后,宝莫股份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52.74%,形势可谓一片大好。此时此刻,到底是谁在砸盘,且出手如此凶狠?
新进股东集体砸盘?
从宝莫股份本周二的成交量及龙虎榜数据分析,手中能有如此巨量筹码的股东并不多。以宝莫股份7月21日成交均价11.88元计算,卖一的华泰证券宁波柳汀街营业部卖出的股份数量高达3056.06万股,卖方前五席位合计卖出1.4亿股。
翻阅宝莫股份一季报可以发现,只有前两大股东的持股超过2000万股。不过,根据证监会近期发布的规定,作为控股股东的胜利油田长安控股集团近期不可能在二级市场上减持公司股票,而第二大股东山东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持股也不过只有2003.01万股,即便其选择全部卖出也不足以解释本周二宝莫股份股价的大跌。
值得注意的是,6月3日,宝莫股份宣布,控股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自然人章建美、陈贤波、唐予松、梁晓华、叶煊、周战红、陈宇文等7人转让了其持有的宝莫股份1.7亿股,占公司总股份的27.78%。其中,向章建美转让3053.88万股,向陈贤波转让3053.88万股、向唐予松转让3000万股,向梁晓华转让3000万股,向叶煊转让2000万股、向周战红转让1967.24万股,向陈宇文转让925万股。结合股份情况来看,这几位自然人与砸盘方似乎十分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宝莫股份控股股东交易之时,上述7位自然人单人接手股权均不足5%。其中,章建美、陈贤波的持股比例分别4.99%;唐予松、梁晓华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90%;叶煊持持股比例为3.27%;周战红持股比例为3.21%;陈宇文持股比例为1.51%。且根据公告所述,上述各受让方之间不存在任何一致行动关系。因此,其减持无需披露权益变动,减持后也无需通报。若果真是这些人在减持,则他们相当于充当了宝莫股份大股东减持的“二传手”。
董事间接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6月26日~7月20日之间,宝莫股份仍然维持了不小的日交易量,7位自然人股东若想出货应有充足时间。期间宝莫股份的股价也曾有好几个交易日高于13元。无论从哪方面讲,其似乎没有必要在一个交易日内砸出这么大的出货量。这就使得公司股价本周二的大跌充满了谜团。
值得注意的是,7月初,证监会发布公告称,面对证券市场出现的非理性下跌,为维护市场稳定以及投资者合法权益,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监高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违反上述规定减持本公司股份的,证监会将给予严肃处理。
证监会上述规定约束了董监高人员自身的减持行为,但却并未明确董监高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是否也将锁定6个月。王会臣此番无疑成功打了一个擦边球。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为疑惑的便是:宝莫股份究竟出了什么事情。为何出现如此巨量的股份逃离?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目前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正在实施的定增事宜。